據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了解,為了應對市場成交量下滑局面,刺激購房者入市,當前北京、南京、廣州等城市的一些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紛紛推出“墊首付”的營銷措施。業(yè)內分析認為,銷量欠佳和地產金融大趨勢雙重因素,促使房企選擇這一營銷方式。
“墊首付”這種房地產營銷方式,在房價上漲之時并不多見。相反,在進入2014年后,持續(xù)低迷的成交量,卻映射出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。繼杭州、溫州、鄂爾多斯等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出現衰敗以來,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“坐不住”了,降價或變相降價的樓盤越來越多。
之前有明折暗扣、送面積、送裝修、送家電、送物業(yè)費,甚至商業(yè)地產還有回購等促銷手段,可謂名目繁多。但現在開發(fā)商們又打出“墊首付”的口號來吸引年輕“剛需”們的眼球。那么開發(fā)商推出“墊首付”背后有何貓膩和風險呢?
首先,“墊首付”開發(fā)商并沒為你掏過一分錢。比如在上海閔行區(qū)有一套原價在315萬的房源,開發(fā)商將價格提高到450萬,首付30%的135萬元由開發(fā)商給消費者“減免”,剩余的70%,即315萬元全部可從銀行貸款,從而實現“零首付”或叫“墊首付”。這雖然在短期內減輕了購房者的資金周轉壓力,但實際購房成本不僅沒有下降,購房者每月還款負擔反而更加重了。
再者,不管是開發(fā)商的“零首付”也好,“墊首付”也罷,這都屬于假首付行為,如果一經查實消費者在騙貸,那么購房貸款可能被銀行收回,最終住房夢也難圓,而且個人的誠信記錄將永遠抹黑。此外,開發(fā)商通過抬高房價,來替消費者“墊首付”的舉動,在房價出現拐點期間未必會吸引多少消費者,因為大家都追漲不追跌,對緩解銷售困境作用并不會太大,不過這樣會增加銀行的金融風險,所以一定要引起監(jiān)管當局的足夠重視。
最后,就算是開發(fā)商為消費者真的“墊首付”,充其量也只是無息貸款,購房者不應被眼前的利益沖昏頭腦。因為雙方經過商談后決定,一般在2至3個月內購房者必須將“首付”還給開發(fā)商,如果是短期,可免利息,如果期限較長,則會考慮追加一些利息。所以“墊首付”只是一個“噱頭”,過不了幾天,待購房者上套后,開發(fā)商就要催促購房者還款。
“墊首付”這種營銷模式,對于房地產本身而言,并不是什么救命稻草,而恰恰是飲鴆止渴的短期行為。由此,可以看到房屋買賣對于金融的依賴到了何種程度,可以說沒有數萬億的房地產貸款的支撐,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根本不可能會到今天這一步。
所以,不管是銀行也好,還是開發(fā)商也罷,依靠“墊首付”來維系目前的高房價格局,顯然是越走越遠的自掘墳墓,除了把房地產市場無情埋葬外,還會給我國銀行金融安全帶來無窮隱患?,F在,中國金融應該去杠桿化,而不是加重杠桿,因為房地產過度金融化是中國經濟不能承受之重。對于購房者來說,“墊首付”風險很大,且根本沒有任何利益可圖。而對監(jiān)管當局來講,應當對房地產領域的“騙貸”行為嚴厲懲處,這樣我國的金融秩序才能保持穩(wěn)定。